俄媒:K宝案是闹剧时间短怎么判得清?《世界反兴奋剂法》非圣经
北京时间2月12日晚,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将于2月13日当地时间晚上20:30举行连线听证会,审议瓦利耶娃案,并在2月14日公布结果决定瓦利耶娃是否能参加2月15日的冬奥会女子花滑个人比赛。俄罗斯《体育快报》撰文,称瓦利耶娃不应该被剥夺奥运会参赛机会,瓦利耶娃案“有太多不平凡的事”,他们说《世界反兴奋剂法》并非圣经,有人在故意搞事,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内,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根本不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判得清?以及判罚的公正性。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确认,已收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国际滑冰联盟(ISU)和国际奥委会(IOC)提出的申请。这三大国际组织的意思,就是要对瓦利耶娃立即禁赛。这次听证会仲裁员小组的负责人是意大利人 Fabio Judika,评委是美国人Jeffrey Benz和斯洛文尼亚人Vesna Bergant Rakocevich。俄媒判断:“总的来说,过去有很多案件是法官推迟了(宣判的)截止日期。北京的单项比赛于2月15日开始,所以时间差距很小。”
俄媒指出,瓦利耶娃涉药的事情是2月7日团体赛结束后被曝光的,距离现在只有5天时间,“在过去的五天里,甚至很难从所有相关人员那里收集到解释性陈述。更不用说如何弄清楚花样滑冰中不需要的药物是如何在全国锦标赛期间以如此奇怪的剂量进入女孩体内的。”
更为诡异的是,瓦利耶娃被通知兴奋剂检测呈阳性的时间点是去年12月25日,但斯德哥尔摩实验室的完整检测报告是2月8日——也就是瓦利耶娃帮助俄罗斯队获得本届冬奥会花滑团体赛冠军后的第二天才正式出炉的。俄媒质疑说:“通常的检测报告要求20天内完成,瓦利耶娃的样本为何被检测了44天才出结果?”
而且瓦利耶娃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她的相关信息应该得到保护,但她涉药的信息是英国媒体最先报道出来的,俄媒说:“在英国媒体上泄露未成年人兴奋剂问题的信息是国际奥委会不可否认的过错。”

《体育快报》说,如今在十分仓促的情况下,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有可能按照顽固的既成事实原则,“既然有检测呈阳性的事实,就意味着必须禁赛”来做判决。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运动员即使在服用兴奋剂后仍能继续比赛。这是在嫌疑人罪行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的。然后他像往常一样比赛,等待最终的判决”。

这家俄罗斯媒体还引用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观点,专栏作家 Sally Jenkins 写道。“没有证据表明少量无害的药物会给卡米拉带来额外的优势,或者她是故意服用的。但有证据表明,她已经是她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尽管如此,俄罗斯的批评者仍将这一兴奋剂事件宣传为某种全球犯罪。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奥委会无休止的法律延误,让这位滑冰运动员陷入了由多级停赛程序造成的持续不确定性之中。”
俄媒指出,《世界反兴奋剂法》并非圣经,不可能将 WADA 编年史中的所有细微差别都考虑在内。争取运动纯洁性的斗争不应该变成精神错乱和运动员有罪推定原则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