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大宗药材仓单、订单交易业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守护着中华儿女的健康。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物质载体,在我国医药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材作为中药的基础原材料,从种养殖、采集、收储、分拣到市场流通,也经过地摊经济、产地集贸市场到全国性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过度变迁,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药材交易流通方式。然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中药材交易流通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能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传统中药材交易流通模式的特点
传统中药材交易多为中药材非标现货交易,主要是依托中药材产地集贸市场、中药材专业流通市场,买卖双方通过现场验货及一对一价格谈判,就交易数量、交付周期、验收条件、付款方式、付款周期等合同要件达成共识并形成书面协议完成交易的方式。部分较大规模的采购企业通过线下邀标采购形式达成交易。传统的交易模式因为信息不透明,交易行为往往由市场强势方主导,价格形成不公允、交易成本高、违约多、供求不稳、流通效率低、供应链脆弱等诸多问题。同时,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供求极不稳定,给产业健康发展造成损失,成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互联网+中药材交易模式应运而生
2020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中药产业经济关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面受阻,处在中药产业前端的中药材环节的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中药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各经济体之间协同性、融合性不足;一二三产发展不协调;科技、金融、人才对产业赋能水平低;产业经济数字化程度低。
产业发展壮大越来越需要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产业生态,产业的振兴发展也需要立足更加开放的市场,但如何提升市场活跃度、增强汇聚要素资源的能力,需要在理念、思路和政策上展现更大作为。
目前,中药材流通行业正处于改革转型期,从单纯的信息互联走向产业互联和价值互联的纵深,产业链“单点抱团、多点协同”的趋势逐步显现,各节点企业存量资源逐步上线,融入产业生态,产业链节点价值不断重构,推动产业链优化变革。中药材行业相续出现中药材天地网、药通网、珍药材等企业探索中药材线上交易模式;中药材商品标准、检测溯源、现代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实物仓单化、仓单电子化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中药材现货寄售、拍卖、招标、挂牌交易等交易模式不断成熟完善。而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促进商品高效流动的现货中远期(订单)交易模式,发展滞后。
开展大宗中药材现货中远期交易的基础
安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丰富;亳州市中医药资源优势和市场腹地优势突出,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是国内品种最多、经营面积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00亿左右。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产业集群,全国1700家饮片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在亳州,GSP经营公司(140余家)、饮片厂(200余家)、制药厂(10余家)、中药材个体经营户(10万户),占全国整体市场份额的15%。具有丰富的中药材产业资源、品种资源和客户资源优势。
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支持亳州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制定、推广、使用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积极向国家争取建立亳州中药材期货市场。2022年9月17日王清宪省长在全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的讲话指出: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发展,要在近年来取得的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市场能级,增强各类要素资源的感召力和汇聚力。希望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交易方式的转型升级,更好整合全国中药材上下游资源, 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希望将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从现货到期货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平台,能成为全国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中医药物流基地,能成为国家认可并具有公信力的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和中药材指数发布中心。
立破并举,创新发展
交易中心如何按照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生态的理念去提升?
据了解,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注册资金6.8亿元,由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斥资80亿元,倾力打造的全国首家大宗中药材现货交易平台。项目总占地面积1530亩,已建成线下智慧市场12万平方米,配套仓储物流50万平方米。交易中心立足于中药材现货行业,为产业客户提供现货交易、仓储物流、检测溯源、信息、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在夯实服务基础上,针对交易商品标准不统一、交易效率低、融资难、风险处置难等问题,统一制订大宗中药材交易商品标准,实现实物仓单化、仓单电子化。通过现货挂牌交易系统实现大宗中药材仓单、订单交易来解决交易各方对交易商品标准认知不统一,交易效率低、质押融资认可难的问题。交易中心依托药都产业优势和国内中药材商品类市场先发优势,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系统协同,稳妥推进既定的N+50产业战略布局(全国7个中药材道地主产区建立50个仓储交收库)。积极探索大宗中药材仓单、订单交易业务。
现货仓单、订单交易社会效益显著
现货仓单是将供应商中药材现货实物按标准入库后转化为便于交易各方识别、便于流通、便于融资(或处置)的标准化现货提货权凭证。订单交易是准入行业有实际产能的供应商(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和企业)提前卖出订单,锁定价格到期交收的合同。并引入供应链金融和保险服务,解决中药材贸易商传统交易中的各类弊端,有利于稳定中药材原料供求,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促进原料商品的合理流通、更好的为交易双方规避风险、提供更多交易机会,节约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助力亳州市“一都”的打造,巩固亳州中药材价格中心及贸易中心的地位。极大的推进传统中药产业交易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亳州中药材市场的首位度,延伸中药产业上游产业链,提升中药材贸易规模和地方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