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的价格从160多美元跌到67美元,国内油价却仅降了4毛7!
从160多"腰斩"到67,国际油价一路"跳水",跌幅堪比当年股市的"过山车"行情!可国内加油站的油价呢?不好意思,就给您打个对折,象征性降那么4毛7,仿佛在跟国际油价唱"反调"。这油价,忒不地道了吧?
2024年9月,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罕见的"过山车"走势,从最高点的160多美元一路狂跌,最低触及67美元关口。面对国际油价的暴跌,普通百姓们自然寄望国内油价能够同步大幅下调,为家庭减轻用油负担。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国内成品油的零售价格仅仅下调了0.47元,与国际油价跌幅形成了鲜明反差。这巨大的价差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猫腻"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当其冲的"痛点"问题,就是油价"跳水"却迟迟不见国内降价的尴尬局面。有网友就调侃:"国际原油都从天上掉下来了,我们加油站的油价咋还是岿然不动呢?"还真别说,老百姓的吐槽一针见血。就拿最近这波油价暴跌来说,从6月份最高点到9月底,短短三个月国际油价已经"腰斩",跌幅高达58%。反观国内呢?成降幅连个零头都不到。这差价也忒大了吧!国际油价都"跳水"成这样了,国内居然还敢做"刺猬",这油价含金量也未免太高了点。
其次,国内油价调整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让老百姓的油钱"缩水"厉害。按说,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是"联动"机制,一旦国际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理应及时做出响应性调整。但从本轮油价暴跌的情况看,国内油价明显慢半拍。比如在国际油价最高点时,虽然国内零售价也水涨船高,但涨幅远不及国际油价的涨幅。到了国际油价暴跌的时候,国内油价非但不跟着大幅下调,反而迟迟按兵不动,直到现在才小幅下调。可以说,无论油价涨跌,老百姓的油钱都在悄悄"缩水"。问题是,这些多出来的油价"差价"究竟都被谁"吃"掉了呢?为何老百姓总是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的冤大头?
再者,国内油价调控机制的透明度严重不足,引发各方质疑。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制定,是由发改委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汇率等因素,按照一定公式计算得出的。但具体计算公式是个"黑箱",老百姓根本蒙在鼓里。更要命的是,即便按现行计算公式,国内油价也远高于国际水平。究竟是因为什么?是国内炼油成本高、税费多,还是另有隐情?反正老百姓是一头雾水。油价调控如此不透明,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充满猜忌啊!
最后,油价暴跌却迟迟不见国内降价,引发更多人思考国内成品油市场垄断的弊端。说实话,中国石油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垄断的天下。这种垄断看似强大,实则暗藏隐患,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脱离市场规律,漠视消费者利益。就拿这次油价波动来说,面对国际油价的大跌,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不仅降价慢了好几拍,降幅也是杯水车薪。更让人气愤的是,多出来的油价差价,貌似都被垄断企业给"吃"掉了。反观欧美等国家,因为引入市场竞争,油价波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同步联动。可见,垄断虽然基于能源安全等考量,但与消费者脱节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适度引入竞争,或许是国内油价市场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最后,小编想问: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油价却迟迟不降,做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你是否也对国内油价背后的"猫腻"充满了疑问?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